2008年12月31日星期三

请您站到我们的肩膀上来 --“中国高校讲座推广网”告全国高校大学生书 (征求意见稿)

讲座是我们的精神盛宴,校园里几乎每天都有精彩的学术讲座、论坛、交流会、宣讲会…但是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与她们擦肩而过,事后捶胸顿足,痛心不已!为什么?校园太大了,总有我们无暇顾及的地方;五花八门的广告又太多了,沙里淘金式的寻找要耗费我们多少宝贵的时间啊!于是我们抱怨:学校有那么多的管理机构,有那么多的管理人员,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解决不了?于是我们将就:错过就错过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厦大的陈堃、许银海同学可不是这样。他们一个是外文学院的,一个是数学学院的,都是本科生,仅仅用三天时间就解决了这个困扰多年的问题!2008年12月4日晚上,我在厦大图书馆五楼的南强学术报告厅无意中知道他们的故事时,当时内心深处承受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这种震撼迫使我第二天不得不放下正在撰写的论文,一气呵成写了一个贴子《和真正的厦大主人交朋友》发到厦门大学讲座信息网上。还是欲罢不能,我们吉大也需要这样的网站啊!于是一边在陈堃、许银海的帮助下着手创建“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一边和吉大好友王琦同学联系,赶紧招兵买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12月14日“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正式诞生。12月18日,我们在校园BBS上发表《不让您错过每一场精彩的讲座—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告全校同学书》,立即产生强烈共鸣,纷纷表示“相见恨晚”!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刚才光顾了你们的网站,真是又激动又感动。曾几何时,我为了听讲座而翻看各个学院的首页,有时候得到的却是错过讲座的失落! 今天有了你们的努力,吉大同学会受益匪浅!奋斗的路上肯定会有艰辛,希望你们的网站越办越红火!真心祝福你们~"
牛顿曾经说过:“我能够比别人看得更高更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是的,“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能够迅速取得如此成功,就是因为我们站在厦大同学的肩膀之上!
为了建立一个能够穷尽学术精华的全国性网站,我们的奋斗征程将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全国各大高校建立各自的讲座信息网。通过与主办方联系和招募志愿者等办法收集全校所有的讲座信息,迅速处理后,穷尽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阅读空间、迷你博客、google日历、订阅RSS等一切可行的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在第一时间内发送到全校感兴趣的所有师生,保证大家不会错过一场精彩的讲座。
第二阶段:各大高校的“讲座信息网”升级为“讲座网”。与主办方合作,除了讲座信息外,还要把有关讲座的文字、照片、录音和录像,通过建立链接或其他方式整合到网站上,让每一场讲座都成为大学校园永久的历史和学习的宝库。
第三阶段:把全国所有高校的讲座网整合成“中国高校讲座网”。这个讲座网在内容上与“中国期刊网”交相辉映,在功能上让即使是明星辈出的“百家讲坛”也要望尘莫及!到那时,凭借“中国高校讲座网”无可比拟的资源和数据优势,通过全国 千万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我们不仅可以评选出年度全国最受欢迎的100位明星教授,还可以分门别类,按学科分别评选出年度全国最受欢迎的100位法学教授、100位医学教授……从而催生出数以万计的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到那时,我们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千万大学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成为名幅其实的大学的主人!
为了顺利实现第一阶段的全国性目标,我们马不停蹄,又踏上了创建“中国高校讲座推广网”的征程。2008年12月27日,就在厦门大学讲座信息网创建刚满2个月、在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创建不到2周的时候,我们正式为“中国高校讲座推广网”注册了域名:http://ulecture.org.2008年12月29日,我们为某某大学讲座信息网注册了域名:http://ulecture.cn.作为一份送给祖国西部大学的小小的新年礼物。至此,“中国高校讲座推广网”已形成三足鼎立、同时向全国中心推广的格局。目前,我们正努力把厦大、吉大和某某大学的力量凝聚起来,一起把我们创建网站的技术、管理网站的制度以及全体创建人员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团队文化整理成一套系统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讲座信息网创建指南》,借助这个网站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全国所有的大学生们!一旦这个网站完成光荣的推广使命,她的域名就直接成为我们的最高目标--“中国高校讲座网”的网址!
请您站到我们的肩膀上来!不论您在创建网站的过程中遇到技术、管理的问题还是精神上的困惑,我们一定竭尽所能并以最快速度为您排忧解难!
如果您在创建网站方面是一个颇有心得甚至是掌握独门秘笈的“牛人”,那么我们热情欢迎您的加盟,让更多的人能够站到您的肩膀上来,好吗?
“中国高校讲座推广网”发起人:池生清(起草)
2008年12月27日初稿
2008年12月31日二稿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关于制度设计的推荐书目

一、预热类
1、《唐王的袈裟——大唐盛世管理真经》
洁岛著,知识出版社2006 年5月版。市场价:¥24.80。
2、《总统是靠不住的》
林达著,三联出版社2006 年9月版。市场价:¥23.00。
二、思想启蒙类
1、《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2、《论法的精神》
(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3、《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
赵汀阳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4、《法治的生态环境》
姚建宗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三、历史背景类
1、《撕破的海棠叶——中国版图变迁大纪实》
张海滨、王曦著,广州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中国法制史》
比较权威的法学教材皆可。
四、实证类
3、《联邦党人文集》(美国宪政制度)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4、《宪法学》(中国宪法制度)
比较权威的法学教材皆可。

[特别说明]
1、制度设计的终极使命应该是: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连战北大演讲之语)。即使我们把所能找到的书背得烂熟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眼高手低,学以致用,从最小的制度设计做起,从管理好我们的网站做起,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终生修炼找到一个使得上劲的支点。
2、先穷尽网上搜索,能找到就不买,能省干嘛不省呢?这也是制度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本最低原则。比如《唐王的袈裟:大唐盛世管理真经》这本书,我就是这样到手的。
3、买书绝招:如果书店、网上都没有,怎么办?直接打出版社电话,请他们帮助!我用这种办法买到了《撕破的海棠叶——中国版图变迁大纪实》这本书。
4、根据分享与欣赏原则,如果谁拥有或者发现关于制度设计这方面的好书、好文章,一定要记得告诉大家,让咱们一起来分享!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发现自己看不下去了,赶紧换一本,一定要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创办电子刊物,讲述网站背后的故事 --再谈如何理解“精神上敢当旗帜”

“心态决定体能。”这是著名励志大师卡耐基在其《人性的优点》一书中提出的至理名言。确实到期末了,经过一学期的长途跋涉,我们的精力、体力似乎也耗尽得差不多了,但是不是真到了强弩之末了呢?其实也未必,这就看你心态如何了。
尽管远隔数千里,每天晚上进入梦乡前我总是情不自禁地畅想着一幅动人的画面:白雪皑皑的吉大校园里,一群又一群穿着各式各样羽绒服的学生走进教室、走进礼堂、走进会议室,在那里与大师面对面对话,思想碰撞的火花经常耀眼的流星一样划过冰天雪地的北国长空…每天早上打开我们的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看到又有好多精彩纷呈的讲座,又有好多让人蠢蠢欲动的各种活动,我就仿佛听到了吉大强劲有力的心脏在咚咚咚咚地跳动!这么美好的情景能不能在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也借春风一起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呢?天天就这么胡思乱想,有时到食堂吃饭还在想,一直到吃完饭走出食堂门口,手里还拿着饭盒,被守在那里的阿姨拦住了才如梦初醒!“对不起!”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没事。”她也笑了,却是那样和蔼、亲切,也许这种事情在厦大她们见多了。
这样的故事要是整理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该多好啊!创办电子刊物的念头,在我头脑里就这么蹦出来了。也许我们设计的网站管理制度,还是太理性、太冷峻,太抽象,不容易在短期内为大家所接受,但我们的故事是鲜活的,我们的心灵历程是可以感染大家的。
我们敞开心扉,真诚地讲述自己心灵的故事,当然同时也在期待:越来越多的懂得欣赏的志同道合者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这样,分享,欣赏,再分享,再欣赏…就这么周而复始,一直循环下去,我们的大学校园该会变得多么温馨!
感性的心灵故事与理性的制度设计,两者倘能做到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我们的精神旗帜是可以竖起来的。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

这里是制度设计的“科研所”和“练兵场” --谈谈如何理解“精神上敢当旗帜”?

前面说过,我们的讲座信息网要推向全国,主要依靠两个支撑:一个是在服务上要拿金牌,另一个是在精神上要敢当旗帜。“服务上要拿金牌”这个好理解,“精神上要敢当旗帜”就有点抽象了。这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吗?不!我们不需要空洞的口号。空洞的口号是不可能有说服力的,更不可能产生把讲座信息网推向全国所需要的强大的感染力。那么,我们如何深入理解呢?要点有两个:
第一、这里的“精神”究竟是指什么?简言之,就是一种我的事情我作主、不等不靠不埋怨的“主人精神”。 把自己当作主体,而不是客体!把自己当作大写的“人”,而不是被处分的“物”!也就是我们在12月15日向姚院长报喜时所说的:“作为学生,总有一天要毕业离去,但是既然我做过这里的主人,这个学校就会因为我的存在而改变,在吉大的历史上我不会也不应该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第二、 旗帜怎么当?这是最难理解也是最容易忽悠人的,但我们绝不能自己忽悠自己。我们要当好旗帜,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自己设计一套自己管好自己的制度。我们自己设计的这套制度,不仅要保证整个网站能够顺畅运转,也就是要保证我们网站的服务能够拿到金牌;而且还要通过这套制度,把人性中的真诚、善良和美好的一面尽情地展现出来,同时把人性中的虚假、丑陋和邪恶的东西毫不客气地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我们这个团队,不仅是制度设计的‘“科研所”,同时也是制度设计的“练兵场”!因为,二、三十年后的中国领导人肯定是今天的大学生,今天我们设计一个网站管理制度,明天我们设计一个公司的管理制度,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之中总会有人要肩负起设计一个国家的甚至是世界的制度。(为了帮助团队增加一分大气,我向大家再推荐一本赵汀阳先生的大作《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写得大气磅礴,同时又价格实惠,上网十几元就能买到。)不过,我们现在需要眼高手低,要把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的管理制度先设计出来,而且要设计好。如果我们设计出来的制度及其所体现的理念能够拿得出手,值得全国其他高校的同学学习借鉴,我们就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的旗帜竖起来!

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

规定“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会不会挫伤团队内部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是,如果团队成员就是诚心诚意地想最大限度地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限制会不会反过来挫伤团队内部的积极性?回答是:不会!个中奥妙,请允许我慢慢道来:
首先,贡献的空间足够。试以目前草案提出的“任期一年,不得连任”的制度设计为例,根据分工协作、高效管理和权责一致的原则,我们网站运行管理的责任分为五种:成员、副部长(副主任)、部长(主任)、副站长、站长,而且越往后,责任越大,相应地他对决策的影响也要越大,否则高效管理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如果一位同学想把整个大学时间都投入到这个团队来,那么他把每种责任都承担一次,就需要五年;如果愿意横向轮岗,在五个工作部门都奉献一次,又需要八年,两者相加,总共十三年。即使这位同学从大一到博士后都在吉大度过,他也足够了。
其次,不必自寻烦恼。也许又有人会问:如果我一来就当了站长呢?不就只有一年了吗?大错特错了!我们把团队的职位分为五种,本质上是承担的责任大小不同,而不是每个人的地位有高低!我们可以从成员一直做到站长,为什么就不能反过来从站长一直做到成员呢?俄罗斯的普京当完总统可以再当总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只要观念更新,境界到位,完全可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有助于培养脚踏实地的做人风格。对于真心想最大限度地作出自己贡献的同学来说,加入这个团队后,最自然最扎实的规划就是从成员一步一步地做到站长,这样无论是对个人的锻炼还是对网站的发展壮大,都是质量最高、效果最理想的。
我们还要建立与“退出机制”相配套的制度,妥善处理好团队成员退出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团队成员退出以后应该分为三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是没有激情不想干又没有作出贡献的,这时应该尊重其意愿,不可强留。第二种是由于主客观原因一直没有作出明显贡献但仍有这份热情的,应作为后备人才继续培养。第三种是作出明显贡献的,应由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成为顾问团的终身成员。这样,网站管理团队、顾问团、志愿者后援团(同时也是管理团队的后备人才库),三者融为一体,共同撑开了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发展壮大的大格局。我们再进一步完善,就可以成为向全国高校推广的核心模式。
至此,我把“退出机制”每一个重要环节的基本目的和良苦用心都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一遍,心里总算轻松了一些。希望对大家进一步展开讨论、并逐步形成共识能有所帮助。

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

追求制度设计的真善美 --三谈“退出机制”

对于“退出机制”,已经很认真地说过两次了。第一次提出三种情况必须退出:没有激情必须退出、时间无法保证必须退出、一直没有明显贡献必须退出。第二次谈到建立退出机制是基于对上世纪三次历史大倒退的自觉反思,以及培养退出意识对未来中国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影响不了整个中国,但可以影响一所大学;二三十年后,我们也许影响不了一所大学,却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尽管如此,还是欲罢不能,干脆一鼓作气,再谈一次。
一、“七僧分粥”与网站管理
当全世界都折服于美国华盛顿等开国元勋在两百多年前就能设计出天才的宪政制度时,我却对咱们老祖宗发明的“七僧分粥”的制度设计痴迷不已。流传到现在的“七僧分粥”有好几个版本,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畅销书作家洁岛在《唐王的袈裟——大唐盛世管理真经》一书中的叙述。现将故事COPY如下:
玄奘说:“小时候,贫僧刚出家的时候,曾在一个小庙里生活过一段日子。那个庙里连我一共是八个人。我们共用一个锅吃饭,每顿一锅粥,时间久了,我们发现,我们大家都为一件事困惑——吃饭总是不均。于是就想用一个办法把粥分均。我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先后实行了以下各种办法: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唐王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个道理朕还是懂得的。”
玄奘接着说:“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
唐王说:“这种方法也不妥,资源浪费嘛。”
玄奘继续说:“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唐王笑着说:“看,一个小小的分粥制度都这么难,更何况朕的一个国家了。”
玄奘说:“但每种事情都能找到最佳方式解决的,关键是要相时而动。”
唐王说:“朕到要听听你们是如何能够把粥分均的。”
玄奘说:“最后,我们决定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唐王听后,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感叹地说:“这个制度真是浑然天成啊,清晰而精妙,简洁又高效。”

每次看完这个故事,我也是半天说不出话来!要知道,我们今天讲的什么人权、平等、民主、公正、效率…几乎所有最有价值的法律观念全都在这个“七僧分粥”的制度设计中生根发芽了,比起美国的那些“天才制度”整整早了一千多年。为什么直到上世纪我们国家还不能避免三次历史大倒退?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想当就能当上终生总统、终生总裁或终生领袖?又想起老祖宗搞的四大发明,我们用来制造鞭炮、焰火和风水先生的罗盘,西方用来制造轮船和大炮,然后就用家伙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被打得一败涂地之后,我们害怕了,邻居小日本也害怕了。我们赶紧向西方学习制造轮船和大炮的技术,而且学得非常用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北洋舰队。小日本呢,他也学得非常用功,不过他学得最刻苦的不是技术,而是学“七僧”如何“分粥”?制度如何设计?结果,甲午海战我们又被打得一败涂地。历史不要再重演了!既然二、三十年后的中国领导人必定是今天的大学生,那么,作为今天的大学生就不能不学习制度设计,就不能不懂得制度设计!对于我们团队而言,就应该从认真设计、制定网站的管理制度做起。而在制定整个网站管理制度中,最敏感、最难突破、最有挑战性的就是如何建立“退出机制”了。
二、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退出机制”?
要保证网站管理所设置的每一个重要职位都由最合适的人来承担,必须通过一套办法让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很顺利地区别出来,这就是退出机制的使命所在。所以,在组织建设的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机制作保证。
具体而言,在成员加入环节,要严格区别名义上的加入时间和实际上的加入时间。名义上的加入,是指仅有口头上的意思表示。实际上的加入,是指不仅有口头的意思表示,而且以其实际行动表明愿意共同为全校师生服务的诚意。两点区别有点类似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即行为成立并不意味着生效。我们应该以实际加入时间为生效标准,这样做的用意:第一,事先预防。有些同学主观上想加入但是客观上事情太多,时间确实无法保证,如果让他们再承担任务,要么应付了事,要么左右为难,总之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网站的顺利运转。第二,保护热情。同学愿意加入的口头表示,本身是一种愿意为大家服务的热情,这种热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妥善地保存起来,等到客观上的条件也具备了,再正式接纳他们,这样他们的口头表示就永远不会自动失效。第三,简化制度,提高效率。对于确实无法保证时间的同学,直接作为后备人才储存起来,既有助于保护他的自尊心,同时又避免了先加入、后退出、再另外找人、以后有时间了又重新申请加入等一系列的麻烦。
第二个环节是任期过程中,如果出现三种情形之一,必须退出。这三种情形必须退出的原因,已经在第一次作了详细说明,不再重复。
第三个环节是任期时间和任期次数的限制,坚决不搞终身制。
当然,严格的退出制度必须规定严格的适用范围。第一环节的规定适用团队的全体成员;第二环节、第三环节的规定仅适用履行管理职责的团队成员,具体包括站长、副站长,秘书处主任、副主任,各部部长、副部长。
综合起来,我们网站的退出机制可作如下表述:
1、正式加入团队以实际时间为生效标准。
2、履行管理职责的成员在任期中出现三种情形之一者,必须主动申请退出:(1)已经没有激情;(2)时间无法保证;(3)一直没有明显贡献。
3、履行管理职责的成员每届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4、团队履行管理职责的成员,具体包括站长、副站长,秘书处主任、副主任,各部部长、副部长。
三、“退出机制” 在制度设计上如何追求真善美?
越悦提出,建立“退出机制”要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的需求,因为我们的团队是一个比同学会更加有感情、更加有激情的组织。其实,这已经触及到如何追求制度之善的深层次问题了。还在大三,又是非法律专业,能第一个提出这么有见地的观点,我看了真的很感动很佩服!我们当然应该亲如兄弟姐妹,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让人感觉到这个团队的成员个个都是六亲不认的冷血动物。不过,我想补充的是,制度设计不但要求善,还要求真、求美。
(一)如何追求制度之真?
我们的团队为什么会比同学会更加有感情、有激情?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之所以成为同学,是被动而且盲目选择的,在新生入学前,我们根本不知道谁会成为我们的同学。而加入这个团队,都是沉思熟虑之后的自觉选择,都是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来的。打个比方,如果说同学会是包办婚姻,那么,我们的团队就像是自由恋爱,一旦感情破裂,造成的伤害就更加难以愈合。所以,我们就要想方设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就要对人性的弱点保持足够的警惕,甚至敢于直面人们内心深处的最不可告人的部分。我们的网站会不会有朝一日成为商人的一个赢利工具?我们的美好愿望会不会突然有一天沦落为少数人捞取个人好处的一个道具?许多年以后,当我们登录自己当年付出无数心血的网站,那时的心情是欣慰、无悔?还是痛心、愤怒?等等等等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制度设计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的。追求制度之真,真正让制度的公正阳光照耀网站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求善、求美。
(二)如何追求制度之善?
美丽的厦大背后有座很有灵气的寺庙,就是南普陀。南普陀寺的背后有块很醒目的巨石,上面刻着四个大字:“为善最乐”。每次看书看电脑看累了,我就去南普陀寺里放松放松,而且每次都要到这块巨石面前坐下来休息一下,仿佛凝视着一个超凡拔俗的清纯少女,感觉特别养眼!好几次甚至有点冲动,想在上面刻几句话作为我的注解:“大善大乐,小善小乐;真善真乐,伪善伪乐。”
星期一晚上我们正式请厦大陈堃、许银海做顾问,结果由于相互沟通不够充分,团队有好几个成员都没准时参加,这就失礼了。虽然是非正式的网上交流,但毕竟是两大名校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代表着各自学校的形象,所以我必须真诚地向两位顾问表示歉意。就是在那天晚上,银海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他说:“其实,我更该感激你。你让我一下子认识到自己该去做个主人,该更加主动去改变。举个例子,就是武侠小说里面所说的,你帮我打通了全身经脉,我一下子功力大增。”当时,我是又高兴又羞愧,因为自己的真诚对他产生了一点帮助,所以我乐;羞愧是因为曾经想以“分享与欣赏”为我们的网站注册域名,可是他们不仅更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同时也比我们更懂得欣赏他人的快乐。懂得欣赏,才会因为一句话而功力大增。他们是“大善大乐、真善真乐”的,而我们,还只是“小善小乐”而已。如果再掺入一点私心杂念,那就变成“伪善伪乐”了!
我们的制度之善在哪?在于我们不仅要把自己当作大学的主人,我们还要把其他所有同学都当作大学的主人,这就是我们推广讲座信息网时必须坚持自下而上而不能自上而下的原因。
(三)如何追求制度之美?
文学家喜欢用“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来形容女人之美,其实制度之美也是如此,套用文学家的话来说,就是:“加一字则效率降,减一字则漏洞生。”所以,面对美仑美奂的“七僧分粥”制度,唐王李世民才会听后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感叹地说:“这个制度真是浑然天成啊,清晰而精妙,简洁又高效!”
制度之美就像数学中的极限一样,你永远不会到达,却可以无限接近。《唐王的袈裟》作者借玄奘之口,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诫:“制度没有最好的,以前认为是好的制度随着形式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外力的作用都会出现漏洞,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每个新阶段,只要深入调查,仔细研究,就都能够填堵漏洞,使制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最好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一切滥用权利、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
四、再说几句题外话
一看字数统计,已经四千多字了。但是,如何追求制度之真?如何追求制度之善?如何追求制度之美?在制度设计时又如何能实现真善美的融为一体?这些问题都是刚刚破题而已,很期待大家都能够各抒已见,把各自思索的智慧结晶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团队肯定是有这个实力,尤其是法学科班出身的(我最多能算半个法律,因为本科不是这个专业,论功力也就是大三水平),最好在制度定稿之前,都能作一些制度设计的思考,我们期待着!
从网站的长远发展看,我们对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还要有个初步认识,每位成员都应该努力具备一些法学素养,了解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为此,王琦特地找了一篇郑成良老师的《论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写得深入浅出,很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另外,我再推荐上面提到的《唐王的袈裟》,是一本管理学方面的通俗易懂的经典之作,也值得一看。
如果说加入我们这个团队会有所回报的话,那绝对不是像有些社团一样为了能得到某某领导的表扬或谋得一官半职的头衔。除了广大师生对我们服务的认可或满意,还有靠激情和目标建立起来的人脉,最有意义的收获应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激励而提升的终生受益的自身素质。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我们这个团队不就是一所浓缩的大学吗?

2008年12月25日圣诞之夜

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

服务上要拿金牌,精神上敢当旗帜 --说说讲座信息网靠什么推向全国?

昨晚首次通话之后,越悦作了一个猜测:网站创意的精神内涵,想必已经在团队核心人员的心中生根发芽。确实如此,以后会逐步把一些“原生态”的想法整理出来,今天先从我们注册的域名说起。我们的域名是:http://ulecture.info.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
08年12月12日,为了给即将诞生的新生命取一个终生不变的域名,我和陈堃绞尽脑汁,想了好几个,比如jdjz(吉大讲座),shareandappreciate(分享与欣赏),ilectureinfo(我的讲座信息),ulectureinfo(你的讲座信息),等等。对于后缀,选项也有好几个,比如:.cn ,com,,org..me .info,我第一个就把.com排除了,这个网站绝不允许成为赢利性质的商业机构!作为商业性质的“中国讲座网”早就有了,他的域名就是chinalecture.com,但是如果我现在不说又有几人知道呢?知道之后又有多少人会经常去呢?它不是我们大学生的,它属于商人,我们大学生不过是它赢利的一个客户而已。
最后敲定http://ulecture.info.这个域名,是基于如下考虑:
首先,我们不管做了多少事情,包括以后网站增加了照片、录音、录像等内容,归根结底还是信息,我们不是讲座的生产者,我们只是讲座的传播者,所以后缀用.info。
其次,在lecture后面加“u”,实有一箭双雕之妙:(1)u→you,表明我们创建网站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我们的服务随时因为“you”的需要而改变,也就是后来在《告全校同学书》中所说的的:“一切为了吉大师生!这是我们的真诚信念和庄严承诺!”(2) u→university,大学就是大学,大学要有大学的品位,大学要有大学的风骨!通过提供优质的讲座信息服务,我们还要展现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应有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责任!所以,在12月5 日第一次抛下毕业论文这个“热恋情人”,转而向“讲座信息网”表达一见钟情时,我就在《和真正的厦大主人交朋友》中呐喊:要把这么好的创意推广到全国所有高校,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世界品牌水准的“中国高校讲座网”!
现在回头看看,如果我们的备忘录要是把域名注册这样的事情都漏了,那是一个多么令人遗憾的空白!就像12月14日晚上,“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终于在互联网上呱呱坠地,尽管页面非常粗糙难看,可内心的喜悦啊,如同一个经历十月怀胎的产妇,捧着毛绒绒、湿漉漉的满脸皱纹的小老头似的新生婴儿,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东西都感觉不到了!可是该死的是,当时我竟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心里那个痛啊,又是一个无法形容!
话扯远了,言归正传。我们的讲座信息网靠什么推向全国?从根本上来说,主要靠两个:一个是在服务上要拿金牌,我们要能够提供尽善尽美的讲座信息服务,另一个是在精神上要敢当旗帜,我们要在大学校园里竖起一面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状态的旗帜。
最近我在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一、我们究竟在做一件什么性质的事情?我们这么忘我地投入,究竟是为了什么?初步结论是:我们把这件事做好了,可以让大学的老师更像老师,学生更像学生,大学成为真正的大学。
二、我们为谁服务?我们是从利己主义摇身一变,就彻底成为利他主义了吗?不!我们仍然是为自己,为“I”,为一个大写的“我”!因为“you”中有我,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大学的主人!
三、为什么要如此“固执”地强调建立“退出机制”?
只要简单回顾一下上个世纪中国发生的三次大倒退,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第一次,袁世凯当上中国民国首任总统还不满足,要当终身总统,为此刺杀宋教仁,解散国会,辛亥革命宣告失败,导致后来外蒙古独立,中国丧失和平收回沙俄侵占的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良机,中国版图从“海棠叶”变成“公鸡”,东北三省与日本海相隔10几公里至今就是没有出海口,其根源可上溯于此。第二次,八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日本成为中国鱼内战的最大赢家,今天与日本发生的所有冲突,包括钓鱼岛、东海油田、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海峡两岸问题,都因此引发。第三次,毛泽东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新中国面临全国崩溃,这方面的情况大家比较了解。这三次历史大倒退,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改朝换代,始终无法建立彻底的“退出机制”!也许大家很奇怪:上世纪发生的三次大倒退,跟今天我们的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有啥关系吗?当然有关系!20年或30年之后的中国领导人肯定是今天的大学生,既然我们的网站要推向全国所有高校,那么,20年或30年之后的中国领导人肯定也会受到我们的影响。所以,我们的精神旗帜能否竖得起来,就看我们团队的成员有没有这种精神高度,有没有这种历史责任感!
退出机制如何做到人性化?关于这个问题,我还会作进一步的阐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和论证。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如何写好备记录?

一、充分认识备忘录的重要意义
写好备忘录是秘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秘书不仅是网站管理的忠实记录官,同时又是管理团队的考核官,要让公开、公正、公平的法之精神渗透到网站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借助备忘录,以自己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感染全校师生,从信息和人才两方面保证为网站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二、写好备忘录要坚持三条原则
1、求真。作为一个专门做信息收集和传播的网站,真实是我们的生命所在!外在的真实首先要以内在的真实作保证,否则这样的真实无异于缘木求鱼。比如,团队成员的加入时间,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名义上的仅仅口头表示的时间,一个是用实际行动表示加盟的时间,究竟采用哪一个为标准?这需要秘书有一种勇于求真的精神。
2、求准。准确是真实原则的进一步体现,这需要秘书有一种一丝不茍的认真态度。因为我们处在信息源头,一个很不小心的疏忽,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求全。不完整的记录,不管有意还是无心,都会给我们网站成长史造成人为的空白,甚至还可能挫伤团队成员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影响以付出为荣这种氛围的顺利形成。此外,还要注意记录要素的完整性,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都要一一交代清楚。
这条原则为什么都要加一个“求”字?因为貌似简单琐碎的秘书工作,其实一样需要秘书人员展现出应有的聪明和智慧。
三、两点具体意见
1、根据“求真、求准、求全”的原则,我将工作论坛创建之前的一些事件补充如下:
2008/12/4:池生清在厦门大学听讲座,深受启发,决定创建“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
2008/12/12:池生清为网站注册域名:http://ulecture.info。
2008/12/13:域名生效。厦大陈堃同学主动提出无偿借给服务器。
2008/12/14:池生清创建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站,并试运行成功。
2008/12/15:王琦创建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工作论坛,正式加入团队。(其他成员加入团队的记录时间以此类推。)
工作论坛创建以后的事件可根据网上保存的资料和相关人员的核实再整理一遍。
2、建议团队每个成员都创建一个自己的博客,把自己每天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或感想整理一下,然后通过gmail邮件reader或其他方式相互之间作个交流沟通,这样平时既可以每日三省、自我激励,又可以相互鼓励、相互督促,秘书整理备忘录时还可以互相印证,防止错误或遗漏。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为什么要请厦大同学做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的顾问?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高校讲座网”,实现这个目标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们在《告全校同学书》中所说的分为三个阶段,这是自下而上的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一些朋友极力怂恿我做的,就是把它作为一个长期投资项目,几个人合伙请一个专业网络制作公司,做一个类似“中华同学录”性质的全国高校通用的讲座网,通过聘请校园代理或其他方式,拿到全国各大高校推广,这是自上而下的方式。
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在哪里呢?首先是对我们个人的影响不同。坦率地说,自上而下这种方式对我们的诱惑力很大,一旦做成功了,说不定就一举成名、一夜暴富了!而自下而上这种方式对于我们而言,是成本最大、“利润”最少的,甚至还可能有人这样问我们:每个大学都创建一个功能相似的网站,会不会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不会造成人力资源上的浪费?我想,这些问题是否成立,关键在于这种方式对于中国的高校及其大学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两种方式的第二个区别:如何对待其他的同学?自上而下的方式是把自己当作主人,而把其他所有的同学都当作我们名利双收的客户。自下而上的方式是把自己当作大学校园的主人,同时也把其他的同学当作大学校园的主人!当然,还有一种既不是自上而下也不是自下而上的方式,那就是什么也不做,要做也是学校的事情,我上大学是交了学费才来的,凭什么我还要做这样的事情?一句话,把自己也当作大学的客户,一个大学校园里的匆匆过客!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念头?要不然,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为什么在此之前一直创建不起来?在大学里创建讲座信息网,我们吉大还什么不是第一个?
在我的认识范围内,唯有厦大陈堃、许银海同学不曾这样。尽管他们还只是一个大三、大四的本科生,但是,自从认识他们的第一天,我就发自内心地对他们产生敬意!我提议聘请他们当我们的顾问,不仅仅是想把我个人的朋友变成我们团队的朋友甚至我们吉大的朋友,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一直热情地帮助我们,无私地支持我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网站创建、管理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上是我们的师傅,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在精神境界上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附:正式聘请陈堃、许银海顾问的欢迎仪式主持词

时间:2008年12月22日21时至22时
地点: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工作论坛
过程:
(一)
各位:晚上好!
正式聘请陈堃、许银海两位顾问的欢迎仪式现在开始!首先,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两位帅弟。
(二)
陈堃,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05级本科生,陕西人,戴750度的近视眼镜,一幅文质彬彬的样子。陈堃是一位既浪漫又传奇的人物,虽然名片只有“终身学习者”和“素食者”两个头衔,但是他的大学生活真是名幅其实的与众不同:
2006年至2007年,厦门大学Google Camp主要成员和负责人;
2007年至今,网络学习社区益学会( www.edu2do.com )成员、骨干和主要负责人;
2007年,在厦门大学联合发起讨论型学习组织周五论坛,负责活动策划,同时负责网络技术、宣传、规划等;
2007年7月,参加Google Summer Camp;
2007年8月,参加“重新定义网游王者”论坛;
2007年8月,在 zuosa.com 实习,主要设计了网站手机版功能和用户界面;
2007年11月,参加第三届中文网志年会( cnbloggercon.org ),参加“教育与blog”的讨论,接受了海峡都市报有关“网络时代学习革命”的采访;
2008年11月,参加第四届中文网志年会,主持“社会化网络下的学习与教育”讨论;
2008年10月,联合创办了厦门大学讲座信息网,目前主要参与网站内容编辑、用户体验、宣传等,同时自封网站成长记录官、网站模式拓展官;
2008年12月,参与组织了punch party( punchparty.cn )在中国大陆第一场正式活动。
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向陈堃顾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三)
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许银海顾问:
许银海,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05级本科生,出生于驰名中外的铁观音之乡——福建安溪。运动健将,目前正积极备战明年元月3日举行的厦门马拉松长跑。
作为数学系的同学,他特别希望能消解数学在大家眼中枯燥单调乏味的印象,让大家知道数学美丽、丰富、有趣的一面。他认为数学并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学科,十分关注数学与艺术、文化、哲学、科学、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
许银海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他关注着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如关注民国时期的教育、1949年后台湾的教育,试图从中寻找当时或海峡彼岸教育的优点。他关注现代社会下的新型学习方式,比如e-Learning。他在家教的同时,也在观察着学生,也在思考着现代的学生和我当时的差异,也在想办法教学生一些东西,使他们不致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在思考着教育,也在实践着教育。他还是Google的粉丝,尤其佩服和敬重它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让我们向许银海顾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四)
刚才,我们代表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创建团队全体成员向陈堃、许银海两位顾问表达了热烈的欢迎、真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从今天开始,陈堃、许银海不仅是我个人的朋友,同时还是我们团队的朋友,是我们吉林大学的朋友!希望两位顾问在今后网站的发展壮大中能够更加全方位地支持和帮助我们!希望我们的网站能够不负众望,越办越火!希望我们吉大和厦大的共同目标——创建一个高品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高校讲座网” ——能够早日实现!
今晚厦门突然降温,考虑到陈堃重感冒刚好,今天的欢迎仪式先到此结束,下面转入个人之间的随意交流。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提一点建议

昨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我认为很值得我们团队思考。事情是这样的,我向厦大一位刚认识的一位同学推销我们的网站,他回去看了后立即打来电话,说你们吉大人是不是特别会忽悠?我问怎么啦?他反问:你们吉大团队人数比我们厦大多,进展比我们慢,更不可理解的是,陈堃一生病,你们的工作就要停下来,还敢说自己是“一支精干高效的团队”,不是忽悠是什么?我说不可能呀?后来上网认真一看,当时我就脸红了,还好不是面对面!
今天又把这篇团队成员招募的公告再看了一遍,发现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网站的名字是“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这里把最核心的“讲座”两字漏掉,变成了“吉林大学信息网”,这样会不会引起读者的认识混乱?会不会给今后网站推广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据陈堃介绍,网站的域名和名称是我们宣传的核心所在,一旦定下来就不要轻易变动,否则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我反思的结论是:我们是做信息传播的,对外一定要非常认真严谨!不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差错,都可能被我们自己无数倍地放大!为了避免或者尽量减少工作中的差错,也为了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我想提一点建议:今后对外发布的文稿,最好先通过内部的工作论坛大家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发出去。这样,即使遇上防不胜防的情况,我们因为事先有心理准备也不至于太被动。

不建立退出机制,网站管理将会留下永久的“硬伤”

因为家里有事,有两天时间没有和大家在论坛上交流了,没想到在王琦的一阵鼓捣之下,我们的队伍发展这么迅速,团队新成员的热情这么高涨(特别是宋思宇和王越悦,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创意的具体方案)!我特别感谢自己,感谢当初自己一念之间的决定竟然会有如此精准的眼光!
摊子全部铺开了,要做的事情真可谓千头万绪,管理问题必须迅速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越悦非常敏锐地提出了这一问题。作为回应,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整理出来,请大家一起讨论。
管理这个网站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章程,其作用相当于我们团队内部的一个“小宪法”法,然后在这个制度框架下大家各就各位,分头行动。这应该是我们的强项,因为我们大多数都是学法律的。我认为,网站管理章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一、总则
二、机构设置
三、团队成员的职责
四、团队成员的产生
五、团队成员的退出
六、附则
其中很多内容,越悦在其《关于团队内部构建和文件制度的想法》等系列建议中都已经提到了,唯有第五部分“团队成员的退出”没有涉及。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这个问题太敏感吧,所以,作为发起人,我专门就这个问题谈三点想法:
第一,没有激情必须退出。没有激情,我们不可能冲破“等、靠、要”的惯性束缚,这个网站也就永远不可能创建起来。即使现在创建起来了,如果没有激情,也很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常常有朋友问我:“明年就毕业了,为什么要停下自己的论文写作做这样一件事情?”我这样回答:“想给吉大留个纪念!”所以,对于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新成员,我都要真诚地说一句:“欢迎激情加盟”!
第二,有激情但时间无法保证必须退出。我们这个网站是非商业、非娱乐、非官方的纯粹公益性的,这里没有任何经济利益,更不是出风头的场所,我们唯一的回报就是广大老师和同学对我们提供讲座信息服务的满意和肯定,如何时间保证不了,那是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的最大伤害!当然,因为这方面原因退出的团队成员,如果以后条件重新具备,我们热情欢迎他(她)的回来!
第三,有激情有时间但对网站一直没有明显贡献必须退出。我们这个网站已经提出非常宏大的远景以及三个阶段非常具体的奋斗目标。只有依靠团队每个队员的齐心协力和不断奉献,目标才能一点点地转化为现实,我们才能一点点地兑现创建团队的郑重承诺。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也应该自己找责任,自己找位置,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努力避免成为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花瓶”!一句话,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必须因为你的存在而改变!
对于整个管理章程的制定,我的建议是最好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由我和王琦负责。我重点说明第四部分“团队成员退出”的三条原则,这是我作为发起人应该履行的重要责任,否则会对网站以后的管理留下制度上的“硬伤”。具体制度由王琦负责起草,作为一名优秀的法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相信他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厚望!
第二步,由团队现有全体成员提出意见、建议,修改定稿后大家表决通过草案。
第三步,以“第二次告全校同学书的”形式,公开征求全校师生对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定稿后正式生效。第一次告全校同学书由我起草,第二次告全校同学书由王琦起草。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逐步形成一个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的惯例:根据具体情况,重要文稿先由团队最合适的成员起草,再由全体成员修改表决。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不让您错过每一场精彩的讲座 --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告全校同学书

讲座是我们的精神盛宴,校园里几乎每天都有精彩的学术讲座、论坛、交流会、宣讲会……但是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与她们擦肩而过,事后捶胸顿足,痛心不已!为什么?校园太大了,总有我们无暇顾及的地方;五花八门的广告又太多了,沙里淘金式的寻找要耗费我们多少宝贵的时间啊!
怎么办?将就呗,这么多年不都过来了?
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厦门大学讲座信息网的创始人,他还只是外文学院法语专业的一个大三学生,他和他的团队仅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彻底解决了这个困扰多年的问题!
受此感动和启发,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经过紧张的筹备,“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这个新生命终于在公元2008年12月14日深夜呱呱坠地!我们为这个新生命注入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学校会因为我的存在而改变”!这是网站创建团队每个成员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这个团队对吉大每一位同学的共同期许:作为学生,总有一天要毕业离去,但是既然我做过这里的主人,这个学校就会因为我的存在而改变,在吉大历史上我不会也不应该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厦大同学的徒弟,我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要以讲座为突破口,为所有热心于学术的老师和所有热爱学习的同学提供一个共同的分享平台,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知识的海洋和学术的殿堂。具体地说,我们的设想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建“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通过与主办方联系和招募志愿者等办法收集全校所有的讲座信息,迅速处理后,穷尽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阅读空间、迷你博客、google日历、订阅RSS等一切可行的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在第一时间内发送到全校感兴趣的所有师生,保证大家不会错过一场精彩的讲座。
第二阶段:把“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升级为“吉林大学讲座网”。与主办方合作,把有关讲座的文字、照片、录音和录像,通过建立链接或其他方式整合到网站上,让每一场讲座都成为吉大永久的历史和学习的宝库。
第三阶段:与厦门大学讲座信息网合作(他们已经成功运作一个月了),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大高校,再把全国所有高校的讲座网整合成“中国高校讲座网”。这个讲座网在内容上与“中国期刊网”交相辉映,在功能上与明星辈出的“百家讲坛”并驾齐驱。因为,学术推销最重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发表文章,二是发表演讲。当这两大任务都被统一“承包”之后,教授们就可以把才华和智慧最大限度地用在知识与思想的创新之上!
欢迎光临吉林大学讲座信息网,您的大学生活将会与众不同!我们的网址是:http://ulecture.info
[博主说明]这是本博主起草的初稿。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

音韵学出路在哪里?--听鲁国尧教授讲座《汉语诗歌的绚丽亮点――韵》有感

内容:汉语诗歌的绚丽亮点――

时间:2008-12-11 下午7 � 2008-12-11 下午8

20081211T190000/20081211T200000

地点:厦大南光一(人文学院)320

昨晚听完鲁国尧教授的讲座,我提了一个问题就赢得大家的掌声,遗憾的是因为事先有约,九点半我必须去做另外一件事。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韵是汉语诗歌的亮点,我听明白了,但是为什么说它是绚丽的?这个问题还不大明白,请鲁老师继续指点?我理解大家为什么为鼓掌。主持老师刚说过,鲁老师您是不会轻易下判断的,所以我反而可以大胆地下判断:您所说的"绚丽"应该是个学术用语,而不是一个广告语!大家是不是认为我将了鲁老师一军?

我还是意犹未尽。特别是鲁老师开了个玩笑,说音韵学的书很枯燥,不是吃这饭我不会看这书,立即有一位厦大的老师带头很使劲地鼓掌,我就感到研究音韵学的老师和同学真是很悲壮和无奈!昨晚回去后,我就一直在思索后面同学提的一个问题:音韵学的研究出路在哪里?

1、"绚丽"背后的规律是什么?掌握这个规律之后,现代人能不能写唐诗?打算盘这个古老的东西并没有因为计算器和电脑的出现而淘汰,现在反而全国流行,到处都有珠心算培训班。那么,唐诗能否重新获得生命,能否也可以搞一个唐诗创作学校?

2、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如何让它造福于普通人的生活?就像傻瓜照像机一样,我们能否期待这么一天:经过专业培训之后,连傻瓜也会写唐诗?

3、文学艺术如何走向大众化?既然高雅的声乐可以转化成流行音乐和卡拉OK,那么,唐诗宋词就不能从庙堂之高走向江湖之远,从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吗?

4、中华民族文化能否实现欧洲文艺复兴的再次辉煌,关键在于像唐诗宋词这样的"祖传秘方"能否为普通的中国人所掌握!今天,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学期之后背诵80首唐诗,那么,这个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厦门大学中文专业之后,能否在一个学期之后创作80首唐诗?如果不能,那么这个同学再努力三年,成为文学硕士之后行不行?如果还不能,这个同学又奋斗了三年,当上文学博士生之后,这时行不行?如果还说不行,那么,人文学院的博导和研究生们,是不是要重新反思一下:这样的教育是不是失败?只有弄明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才能找到出路在何方。

我们期待着研究音韵学的教授们和博士们、硕士�甚至本科生们都取得成功,因为这关系到你们的饭碗问题,也关系到中国人的"祖传秘方"是否失传!

20081212

2008年12月5日星期五

和真正的厦大主人交朋友

很庆幸参加了昨晚的讲座,因为一份感动支撑下的坚持,我有机会和真正的厦大主人交朋友。但也很遗憾,因为我不负责任的一个点头,让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同学提前离去。
一个本科生的讲座能吸引100多人参加,在我看来,全是因为广告上有两个闪光之处:一个是标题《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学习方式---兼谈讲座信息网的运用》,另一个是地点: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可是听了一半,感觉标题有点夸张,应该倒过来写才对:你所不知道的厦门大学讲座信息网---兼谈互联网学习方式的运用。坐在我右边座位上的同学本来鼓掌很热心,似乎也有同感,问我:“今晚就讲这个信息网吗?”我不假思索就点了点头,他便起身离开了。而我,看着这个稚气未脱的小师弟居然也敢站在这么庄重神圣的报告台上,总觉得有点什么东西在感动着,于是坚持下来。到了互动阶段,这份感动终于清晰起来。
我告诉陈堃,我是法学院的。但我所说的法学院不是厦大的,我来自吉大。为什么会在厦大?当我第一次去听法学院宋方青教授的法理课时,宋老师就很好奇地问我。
因为我老家在福建。在吉大时,我发现,一说起福建,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福建有个全国最漂亮的大学,这所大学里有个全国最出名的教授叫易中天,这所大学的名字就叫厦大。尽管都是些个人的感觉,又当不得饭吃,但作为一个福建人,我听了很受用,很自然地想到要到老家的厦大去体验一番。
现在我可以自豪地为北方那些同学再作点补充了。大楼、大师、大爱,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三个宝贝厦大一个也不缺!应该说,我昨晚的感动正是来自于厦大学子的这种“大爱”精神。
这种“大爱” 是一种我的事情我做主、不等不靠不埋怨的主人责任感.“你总会错过这一场那一场的讲座,事后痛心不已。仅仅是因为你没有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因为校园大了,信息很零散。”本来,听讲座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学生自己不能把它做好呢?可是,有些人就不明白:学校有这么庞大的管理机构和数量众多的工作人员,凭什么要你一个普通学生来承担这份责任?这话当然有理!可是再仔细一琢磨,任何事情都要依赖官方机构来解决,骨子里面还把自己当主人看吗?
这种“大爱” 需要一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动手能力。陈堃是外文学院法语系本科生,网站另外两位也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要白手起家建立一个网站并让它运行下来,还要根据全校师生的需求不断完善各种功能,我无法想象在这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多少技术难题,今后还要面对多少挑战!昨晚他们把自己的故事奉献出来,但愿他们还能把这些技术也奉献出来,这样我就可以成为一名特殊的志愿者,把他们的做事方式和做人信念带到吉大去发扬光大!
这种“大爱”还意味着从此踏上大国国民的成长之路。建立一个网站,把全部讲座信息整合起来,千万不要小看这么一个小小的创意,其实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推动社会变革的契机!试想,厦门大学讲座信息网运行成功了,如果能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各所高校,再把全国各所高校的讲座信息网整合成中国高校讲座信息网,再加上简便快捷的检索功能,登录这个网站就能找到全国全部高校举办的各种讲座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及评论或感想等资料,那会是中国大学教育的怎样一种理想图景?到那时,中国大学校园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百家讲坛”,每天都会有一大批的“易中天”们在这里讲得如痴如醉,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学子们在这里听得如痴如醉……而且,在这个超级平台上,借助几千万学生的民主力量,实现全国精英人物之间的优胜劣汰,从而促使中国学术的创新之树永保长青,激情之花永不凋谢!所以,这个讲座信息网不但可以做成全国品牌,而且可以做成世界品牌!更为重要的是,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作为学生的我们也为自己培养了一种成为世界国民的素质,那就是:愿意最大限度地为最大多数人服务,并且一直乐此不疲!其实厦大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校友,比如通过这个讲座信息网刚认识的陈小加先生,就是巧妙运用中国人和世界人的双重身份,演绎着自己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2008年10月4日星期六

您知道北京西站如何忽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吗?

 10月1日是一个举国欢庆的神圣日子。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站”的北京西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人口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展示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公布虚假信息,欺骗社会公众,是严重损害社会诚信的违法行为。按常理,“神圣”的“窗口”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发生“虚假”和“欺骗”这样的事情。然而,千真万确,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因为奥运和“神七”仍然沉浸在光荣与梦想中的首都北京! 
  一、事件经过 
  2008年10月1日11:57分。北京西站。当北京开往厦门的K307次列车缓缓驶出站台时,我突然发现:我的下铺是空的!对面的上铺和中铺是空的!隔壁的21号和22号的上铺、中铺和下铺全是空的!再看看我所在的第9车厢,竟然有三分之一的铺位是空的!顿时,脑海中迅速闪过为了这张车票被折腾了好几天的情景,一股被忽悠、被捉弄、被欺骗的怒火涌上心头! 
  我是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国庆期间有事要回福建老家一趟,为了避开黄金周旅游高峰,我特地安排在国庆正式放假前一天(9月28日)坐上从北京到厦门的火车。为此,我提前五天(9月22日)到长春火车站设在吉大前卫南校区的售票点购票。很遗憾,该售票点工作人员告知仍然无法异地售票,我只好先买9月27日从长春到北京的车票,再委托北京的同学帮忙买9月28日从北京到厦门的车票。没想到第二天(9月23日),同学连续三次告急:28日车票全部卖完!29日车票全部卖完!30日车票全部卖完!唯一的办法就是找“黄牛”用双倍的价格买一张高价票!不是提前五天才开始预售吗?怎么这么快就卖完了?“卖完了就是卖完了!”售票员的回答很生硬也很干脆。我既不甘心就这样被“黄牛”宰割,作为学生也经不起“黄牛”的宰割,又担心夜长梦多,再迟一点连10月1日的车票也没有了,于是“当机立断”把事办了,我的车票是“K307次,2008年10月1日11:57开,09车020号中铺”。 果然,等到9月28日,另一位同学想买一张下辅时,售票员告之:“只有上铺,其它票都卖完了!” 
  因为承担不起在北京停留四天的开支,我只好把已经买好的27日从长春到北京的车票办理了改签,幸好最后一趟9月30日晚上11:33分到达北京站的动车组还有票!第二天 10月1日上午10点,我总算到达北京西站。此时,售票厅的大型电子显示屏显示:K307次的硬座票“无”,硬卧票“无”…… 
  有票为什么不卖?这么多铺位空着为什么车站的售票员和电子显示屏都说没票了?列车上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其它车站还有人上车,这些空着的车票确实被买走了。 
  果真如此? 
  大约晚上9点的时候,列车上的播音员开始反复播放这样一则通知:“旅客们请注意,卧铺车厢还有铺位元,有需要卧铺的旅客请到11车厢列车长席办理手续……” 
  第二天(10月2日)早上,K307次列车已经驶入目的地所在的福建省,我特地对每节车厢进行逐个清点,发现列车到达邵武站之前,仅仅硬卧就有118个铺位仍然空着,空置率高达24.28%!详情如下: 
  第2车厢:24个铺位一共有14个空铺(1至14号不对外,上面写着:“静”、“ 旅客止步”),空置率达58.33 %,具体空铺位置为:15号上铺、中铺,16号上铺、中铺,19号上铺,20号上铺、中铺和下铺全空,21号上铺、中铺和下铺全空,22号上铺、中铺和下铺全空。 
  第3车厢:66个铺位一共有29个空铺,空置率达43.94 %,具体空铺位置为:1号下铺,2号上铺,3号上铺, 5号中铺,6号上铺,7号上铺和中铺,8号上铺、中铺,9号中铺,10号下铺, 12号上铺和下铺,13号上铺和下铺,14号上铺,15号上铺,16号上铺,17号上铺,18号上铺和下铺,19号中铺,20号上铺、中铺, 21号上铺、中铺,22号上铺、中铺和下铺全空。 
  第4车厢:全满,没发现空铺。 
  第5车厢:66个铺位一共有6个空铺,空置率达9.1 %,全部为上铺。 
  第6车厢:66个铺位一共有个9空铺,空置率达13.64 %,具体空铺位置为: 11号上铺,13号上铺,14号上铺, 18号上铺,19号上铺, 21号上铺、中铺,22号上铺、中铺。 
  第7车厢:66个铺位一共有23个空铺,空置率达 %,具体空铺位置为:2号中铺, 4号上铺, 6号上铺,7号上铺,8号上铺、中铺和下铺全空,9号上铺、中铺,10号上铺、中铺和下铺全空,11号上铺,12号上铺、中铺,13号上铺和下铺,14号上铺、中铺,15号上铺、中铺,16号上铺、中铺。 
  第8车厢:66个铺位一共有12个空铺,空置率达18.18 %,具体空铺位置为: 3号上铺,4号上铺,5号上铺、中铺,6号中铺,7号上铺、中铺,8号中铺, 13号中铺, 15号中铺和下铺,16号中铺。 
  第9车厢:66个铺位一共有25个空铺,空置率达37.88 %,具体空铺位置为:1号上铺,3号上铺、中铺,4号上铺、中铺, 7号上铺, 9号上铺,10号下铺、中铺, 11号上铺,13号上铺,14号上铺,17号上铺,18号上铺、中铺和下铺全空,19号上铺、中铺,20号下铺, 21号上铺、中铺和下铺全空,22号上铺、中铺和下铺全空。 
  第10车厢是封闭式的软卧,其情况不得而知。第11车厢是餐车。其余车厢是硬座,由于旅客走动频繁,无法准确统计,但可肯定的是,硬座车厢的空位仍然很多,比如第13车厢就有12个人横着躺在座位上呼呼大睡。 
  二、合理的怀疑是什么? 
  有票为什么不卖?硬卧明明还有118个空铺,为什么对外公开的车票信息却是“无”? 事实已经证明,K307次列车那些工作人员的解释纯属胡说八道,那么,作为虚假信息的受害者,我们合理的怀疑是什么? 
  第一种:北京西站车票统计出现重大失误?如此低级错误,不可能! 
  第二种:“黄牛”们抢先把票买走了?那他们就亏大了,以每张500元计算,仅仅硬卧就损失近6万元。同样低级错误,不可能! 
  第三种:火车站与“黄牛”共谋?——火车站故意预留一部分车票给“黄牛”,如果卖出,则高于正常价格的部分由双方分成;如果卖不出,则退还给车站!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会亏亏公家、会赢赢个人;二是确保“黄牛票”始终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三是不管你的怀疑再怎么合理,拿不到证据又能奈我何哉? 
  第四种?也许有,那就再给“铁老大”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来说明吧! 
  三、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政府信息公开条列》的相关规定虎头蛇尾,是对北京西站公布虚假信息欺骗社会公众的违法行为缺乏应有威慑力的根本原因。 
  准确性是对政府公开信息的最基本要求,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不得公开虚假信息,即政府不得故意通过公布虚假信息欺骗社会公众;第二,避免公开错误信息,即行政机关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对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核实、检验,避免损害公众利益;第三,澄清虚假信息或者不完整信息,即当行政机关发现社会上存在某些虚假信息或者不完整信息已经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管理秩序时,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注释本》第5-6页,法律出版社)为此,该条例用了两个条款分别对准确公开信息的假设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作了规定。第六条:“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第三十五条:“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四)通过其它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它行为”。 
  众所周知,假设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是一个法律规范产生法律作用的前提条件。我们进一步分析可知,第六条是第一章总则中的一个重要条款,专门对及时、准确公开信息的假设条件、行为模式作了明确规定,其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再看第三十五条,用列举方式规定了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违法行为,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保密方面的违法行为;二是怠于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的违法行为;三是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其中第三类又包括三种情形,即(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四)通过其它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它行为”。至此,原本高度重视的公布虚假信息欺骗社会公众等违法行为在追究法律责任时却被排除在具体列举范围之外,而是以“其它行为”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既然如此,又有谁会把前面的所谓的“重要条款”当回事呢? 
  其次,铁道部的行政不作为实际上默认、纵容并且助长了下属单位的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7年4月5日颁布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为了保证条例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全面深入实施,交通运输部于2008年4月8日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交办发[2008]13号)并于2008年5月1日与条例同时实施。 年初的一场罕见大雪灾使铁道部因祸得福,在今年“大部制改革”中没有被并入交通运输部,所以交办发[2008]13号文对“铁老大”是不适用的。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交通运输部门,铁道部至今没有制定相应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那么,诸如北京西站公布虚假信息欺骗社会公众的行为,是否属于条例第三十五条第六项“其他行为”?要作出这个行政立法解释,恐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不过,就算铁道部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也未必会针对铁路运输的特点对 “其它行为”进一步作出明确的规定。要知道,这样做可是自己革自己的命啊,“铁老大”会心甘情愿吗?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四、怎么办? 
  在目前中国大陆的现实社会中(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当然不会存在类似问题,因为这些地方铁道部管不着),有两个庞大的群体是不可能不和火车打交道的:一个是为了生存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另一个就是像我们这样为了求学远离家乡的大学生。这两个群体又有着天然的相似性和相关性:第一,我们都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坐不起飞机,只好坐火车。第二,我们情感上都有很多的牵挂,无论“铁老大”怎样对待我们,明知别无选择,一到团圆的时候还是会义无反顾!第三,我们的父母或是其它亲人很可能就是农民工,很多农民工外出拼命赚钱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大学生,所以我们之间有着天然的同情感,都彼此深深地祝福对方在异乡的日子能够快乐、快乐再快乐一些。但是我们之间又是有区别的,最重要的就是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农民工可以沉默、一再忍让,因为他们也只能沉默、一再忍让!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沉默、一再忍让,作为高校法学院的大学生更没有理由沉默、一再忍让! 
  为了让自己回家或是返校成为一种温馨、愉快的享受,为了让我们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亲人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和社会关怀,我呼吁全体大学生特别是法学院的同学每次坐火车时对身边发生的不公平不正义的事情不要再熟视无睹了,最起码,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对“铁老大”尽一点监督和法律救济的努力,就像中国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郝劲松一样,就像吉林大学的本科生马亮亮一样!(两位学友的维权事迹,可百度搜索“郝劲松 火车”、“马亮亮 火车”。)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据此,我们对北京西站公布虚假信息欺骗社会公众的行为可以有五种合法途径进行监督和救济: 
  第一,向北京西站的上级单位北京铁路局举报; 
  第二,向北京市监察局举报; 
  第三,向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举报; 
  第四,向北京铁路局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五,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或丰台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北京西站的北出口属于海淀区管辖,南出口属于丰台区管辖)。 
  以上五种方法管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好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博主说明]
本文首次发表于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学文献)

2008年5月17日星期六

废墟中何处寻找人大代表?

据北方网报道:四川地震发生当晚,受吴邦国委员长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致电省人大常委会,表达对四川灾区人民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深切慰问。李建国在电话中说:“吴邦国委员长十分关心四川省汶川等地区遭受严重地震灾害,对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灾区人民、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对死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受灾地区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全力支持四川的抗震救灾工作。希望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领导下,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昨晚看到这则消息,我当时的感受不是温暖,而是欲哭无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及其人大代表对人民应该肩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呀?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吴委员长除了电话慰问和希望之外,就不能组织全体人大代表做点更有“技术含量”的事件吗?当温家宝总理等政府官员和人民子弟兵被西方媒体罕见地称为“救灾英雄”时,为什么唯独不见人大代表的“风采”,怎么会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所以特地向凤凰卫视,并且通过凤凰卫视向全体新闻媒体求助:请务必在废墟中找到我们的人大代表,因为我们有很多问题要请我们的人大代表来解答:
灾难发生之前,您是否居安思危,尽到了监督、检查和问责的责任?
灾难发生时,您是否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向有关方面报告灾情,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组织动员所有民间力量进行灾难救助?要知道,根据宪法规定,人大代表是唯一可以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并且直接对人民负责的法定人员,因此对于及时报告灾情、迅速组织动员所有民间力量进行灾难救助方面,您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而且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灾难过后,作为人民派驻立法机关的“使者”,您是否考虑过这些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和救灾经验,应该督促有关政府部门通过制度的方式保存起来,并且尽快上升为法律?万一遇上新的灾祸,就可以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您也许会说,我们不是有一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了吗?不错,2003年“非典”发生后,国务院迅速制定了这部“依法治灾”的行政法规。但是,行政法规跟您有何相关?再说,这仅仅是对付卫生事件的,其他的自然灾难怎么办?而且,自从1954年宪法把无比神圣的权力正式赋予你们这些人大代表以来,中国发生了多少天灾人祸啊?远的唐山大地震不说,最近几年就接连出现洪灾、“非典”、雪灾………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一部《防灾救灾法》?为什么至今甚至连这样的规划都没有?每次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从媒体上所能看到的以及老百姓所能感知到的,除了民间自发力量,就是政府官员和人民子弟兵疲于奔命的身影,所以,我们真的想知道:当党政军部门一次又一次充当官方“救火队长”的时候,各级人大常委会及其代表们,就不能当一回官方的“防火队长”吗?